如果要为胎死腹中的爱进行哀悼仪式,
那将会是哪一种悼念方式呢?
嚎啕?凄鸣?哀怨?
即使还没成形,
也感谢它来过自己的生命里。
如梦似幻的曾经,
在日后忆起,
但愿可以一笑置之,
无憾,无悔,无情。
为今
坚信会遇上那个不离不弃的人
更相他会收到自己传发的脑电波
很快便前来相会
然后
携手相伴一辈子
20151220 16:58
撇开纯爱,细节太精彩。
那个没手机没网路的朴实年代,电话号码是记录在从精品店买来还印着自己偶像的折叠式联络小册里。
那个年代,放学后逛书店是被定时招魂的必经行程。零用钱都花在与课业无关的小说漫画和偶像的卡带。
女生头上的交叉发夹和稀薄的齐刘海, 以为自己不是酒井法子就是周慧敏的校花形象太令人感慨。
那个时代,校草就一定是又高又帅的篮球高手(一定要是打篮球加冲锋灌篮的姿态)、品学兼优音乐造诣又高(一定是要弹吉他,还要身边围着一群漂亮女粉丝),是学校里接近零缺点的风云人物。
电影里每一个似曾相识的小物品都不小心出卖了自己的年龄,似以为昨日才触碰过的熟悉依旧历历在目。女生手上常戴着自编的多色手环、毕业纪念册、幸运信, 太多太多的细节呈现导演和整个制作团队的用心和细腻。
恰到好处的笑点没有哗众取宠的浮夸卖弄,属于那个世代的潮语和笑梗只有经历过才深深被触动。
电影开场十秒就一针见血的旁白既是我们的心声也如此地令人无奈。陈乔恩和言承旭短短几分钟的露面是无懈可击的精彩。快被遗忘的曾经拥有都在这两个小时里一层一层浮现,原来我们的少女时代也很"台" 。
20151028 23:47
人生,最重要的是自己。
说的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不违背意愿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由于太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懂选择,只是不敢随着心底的声音去选择而逃避选择。我们需学会正视自己的感受而造成的这种反射行为,因为身体已告诉了我们答案,只是自己选择视若无睹。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和传统的社会体制,我们已经习惯活在别人的期许与被别人的意见左右。那些"我只是为你好"不只是枷锁,也成了隐形的强制。别人一番好意的意见可当参考,却未必要盲目跟从。好好面对自己的感受,无须"以他人为中心"牵制自己,也无需担心未来的成败而招来"早知道"的批评 。
重视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的力量,把"未来"交给"以后的不悔"吧!
20150911 08:58
和朋友聊起灵魂伴侣,他好奇我如何定义"灵魂伴侣"。我说:是知己、是情人、是战友。他说我太苛刻,世上根本不存在这物体。我试着探讨自己是否过于无理要求,但内里我还是坚信他在某个世界的角落等待与我相会的一刹。
年轻的时候,觉得感觉对了就是爱情,即使发现对方与自己并不完全投契,可是那心跳的平率多么诱人,还有那脸上的红晕像是为对方的一暼一眸而绽放,娇羞艳丽如含蕊待放的春花。
当有了一定的年岁,爱情开始建立在条件之上。如果条件与心中那把尺不吻合,感觉即便再强烈也抵不过理性的衡量。
来到了3字头的人生,我们遇上了血液沸腾使心跳加速,也没忽略理智思考的细胞。就因为我们开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只想要什么,因为"需要"往往让人踏实;"想要"却不一定合适。
20150517 19:59
有人认为,许愿只是懒惰与不肯努力之人的仅仅作为,恕不知有很多事情不是单凭靠努力就可以实践的。天时、地利、人和更为重要。
20150201 23:45